
項目介紹
廣東銀葵醫院綜合項目是一家立足江門、服務廣東、面向港澳、輻射海外僑胞,建造以國際化醫療視野和現代化服務為標準的集品質醫療、健康管理、康復護理、養老養生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國際化醫養機構。目前廣東銀葵醫院正處于科學又緊密的建設階段。2014年9月1日,投資超過40億元人民幣。項目得到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廣東省、江門市領導的高度重視,計劃2023年全部投入使用。
項目占地:269畝,總建筑面積:74萬平方米,容積率3.5,地下總建筑面積約25萬平方米,包括25萬平方米綜合三甲醫院,1500床,服務人口200萬人,日門診量5000人,養老用房23萬平方米,設養老用房2005套。高密度城市建設未來是一種發展趨勢,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減緩侵占農地和近郊城市化,方便交通和運輸,本項目研究重點集中在高密度綜合醫院的空間優化和交通系統設計問題上,從解決綜合醫院面臨的實際問題出發,結合建筑設計——復合化、立體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創新設計理念,全面解讀高密度綜合醫院的發展,突出實用性,強調便捷,追求高效。

總平面圖
項目3.5容積率,及除超高層外限高80米的規劃要求。我們以功能、日照、視野、均好性為出發點。嘗試醫院運行維度特別是醫療功能之間的高效復合,采用垂直疊加的方式選用點式Y型高層病房合理組織門診醫技裙房功能,高效利用地下空間作為醫療功能的有益補充實現醫療功能之間的高效復合。養老區塊形成三大組團配合150米的超高層精品養老,采用獨有的養老服務體系實現醫養功能的有效復合。

功能分區圖
設計理念:生命之源-----細胞,是自然界所有生物的基本結構,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它具有獨立、有序的自控代謝體系,通過有機的組合形成了不同功能的生命形式。六邊形細胞單位為基礎,再現了細胞從獨立的個體,通過分裂、溝通、復制、強化,到形成復雜的生態系統的過程,暗喻了人類強大的生命力。

規劃沿西北側設置醫院板塊,東側河岸景觀面為養老板塊。
1)醫院板塊綜合醫院采用以門診醫技樓為中心,向兩側有序發展的布局模式。以“醫療街(醫療主軸)”串聯起一期門急診醫技樓、二期特色專科門診醫技樓、擴展醫技樓,并形成各自組團的中心節點,醫療主軸連接一期門急診醫技樓主入口及面向中心下沉廣場的次入口,與“醫療街”交接部分形成了醫院的中心交通廣場,設置空中連廊通向各門診及醫技單元,各科室有機聯系,達成分而不離的效果。“醫療街”通透明亮,結合綠色平臺,共同構成了綠色陽光的就診空間。
住院部為二棟19層普通病房樓、 一棟15層特色專科病房樓、一棟15層護理病房樓。醫院總床位數 1500張,設置 38個醫療中心及科室,51個醫療學科,及科、教、研中心。
醫療配置: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復合手術室、磁共振(MRI)、PET-CT、CT、DSA、直線加速器、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等高精尖設備。色多普勒超聲系統等高精尖設備。
2)養老板塊
養老公寓,養老用房遵循國際標準化設計準則,在三岔式標準平面中,根據不同景觀朝向,分別布置大、 中、 小戶型。底層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及生活習慣設架空連廊, 提供豐富的半開放空間,達到自然環境與建筑規劃二者的和諧統一,構成親切宜人的老年居住場所。針對不同的養老需求,我們設計了5套房型。90平米的溫馨型,100平米舒適型,130平米的全家型,130平米宜居型及160平米的豪華型,共計2005套。養老中心,設置了以文化、休閑、運動為主題的老年大學,配備了為老年養生提供的草本理療、中醫按摩、及輔助老人身心健康的避世禪修、國學悟道館和宗教會堂等設施。
配套服務中心,由社區私人管家樓、保障中心和全部配套服務設施組成,設有醫博苑、養生館、商業街、餐飲館、電影院、運動場等功能。
威克斯指出:“功能變化很快,初始的功能要求本身,并不是醫院固定不變的設計基礎,設計者不應在以建筑功能一時的最適度為目的,真正需要的設計一個能適應醫院功能變化的醫院建筑”
以“醫療街”的概念為紐帶,利用二維平面最高效的組織形式——蜂窩結構,拓撲到三維空間,系統性地組織醫院門診、病房、共享醫技等各部分功能。構建高效快捷就診流線;同時結合就診患者的需求,緊密沿“醫療街”布置小型商業、休息區等,以營造便捷輕松的就醫環境。
在功能布局中,首先三等分平面,使三個功能區相互獨立,通過核心的“醫療街”緊密聯系;并且整合各科室,定量標準化診室面積,使用功能,輔助用房等,靈活組合以應對不同需求的功能。在各功能區內,各科室可靈活調換位置,增減面積。


設計不同層次的平臺來聯系組織院區內的交通系統;使機動車交通、人行交通和物流交通構成多維度立體網絡。人車分流,安全為本,效率優先,立體化的交通緩解了醫院交通擁擠的普遍現象。
機動交通網絡:項目采用前端機動車交通分流的方式,醫院主入口設置于西側規劃道路,社會車輛進入主入口廣場后,直接進地下一層廣場后向各功能區域分流,由北側次入口離開。地下設置12米的環形車道并在地下門廳一側設置3條落客車道,杜絕醫院就醫高峰出現交通堵塞。
人行交通網絡:遵循醫患分流,潔污分流的原則,運用垂直交通(電梯、自動扶梯)和水平交通(連廊,醫療街)構織人行交通網絡,避免相互干擾。
物流交通網絡:設計獨立的智能化物流系統,采用汽動傳輸、AGB軌道小車等先進設備,形成一體化管理系統。

1)仿生形態設計:源于自然的靈感,來自生命的設計
醫院建筑立面設計采用DNA細胞分子雙螺旋結構的元素,將之演化為交替上升的編織圖案及錯縫相接的菱形圖案兩種基本構圖,配合采用折面作為設計母題的建筑形態輔以極簡潔的橫線條和豎線條相結合,體現了銀葵醫院的國際化與科技感。考慮病房樓的內部功能和窗的規整,上部建筑立面大面積采用豎向條,下部建筑以醫院為主考慮到其功能特性和為后面內部變化的變量,外立面采用橫向條設計,在總體形式統一的前提條件下,創造獨特地標,豐富城市輪廓線,成為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
結合南方地區特有氣候條件,充分考慮場地限制和使用人群的需求,將景觀滲入整個設計中,形成“多層次多維度”的景觀空間體系。結合下沉空間、地面、屋頂等高差變化,打造出中心廣場與院落的室外活動空間,中心綠地與親水河畔的反應性景觀帶,以及內部庭院的康復景觀帶,為居民提供免費的運動,文化和社交場所,串聯出“多維度多層次”的景觀空間。